为了贯彻各级各类的要求,接到“停课不停学”通知,我们组通过微信,QQ群,电话……商讨制定了“导学计划”,2月9日。6位数学老师进行了QQ电话会议,面对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解决学生的答疑问题,一致决定用QQ语音电话,既可以互动,还可以分享白板,分享屏幕。
一、第一天的不适应——“老师,只听到声音,没有图像”
2月10日,下午到了和学生与约定的答疑时间。在15:00时,就拉了答疑群。按原来设想,开了QQ语音电话,分享屏幕,和孩子们互动,虽有些杂音,但也顺利的讲了第一题。
“老师,我刚和物理老师提问,没听到!”
“老师,我刚有点事,没及时上线。”
“老师,有点杂音,我有些地方没听清。”
……
毕竟第一天,什么都在适应,我决定讲第二遍,满足这么多孩子的要求。十分钟后,
“老师,只听到声音,没有图像!”
我瞬间石化……
这才发现,QQ电话虽能互动,但存在弊端:当学生不在线时,不能回听;有时会因为信号等问题,听到或看到的画面不清晰,不连续;部分学生的麦还会发出杂音。
二、群策群力——“高老师的自拍神器”
针对答疑问题,又要兼顾全体学生,又要解决上述问题。用什么方法更有效?变成了我们组数学老师当晚的话题。
“我自己录制的视频,你们看看”
“不错,是用什么软件?”
“把手机绑台灯上”
我们发现这种微视频,部分学生同一时间不在线可以回放;不卡顿,没杂音……解决了QQ电话的好多问题。
大家都一致肯定这种方法。大家当晚各自尝试,比较了一只手拿着手机拍的微视频与把手机固定拍的视频,这款“自拍神器”真不错。后来几天,我们彼此分享自己制作的视频,分工合作,有时还一题多解。
虽然有时会因为说错或写错,要重新录,但高效,方便。微视频虽不漂亮,不规整,但我们把学生的问题解决了即可。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一直遵循的原则。后来发现,除了微视频,还可以发QQ语音,提供截图,蒋老师还发挥特长,共享了几何画板。我们视频只能5分钟,但效果不错,学生们看了视频都能懂。我们会在特定的时期,为学生的学习,保驾护航。
(撰稿:李萍 摄影:李萍 审核:陈小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