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学科教研>>语文教研组>>文章内容
程李可公开课《秋天的怀念》
程李可公开课《秋天的怀念》
发布时间:2022-01-2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程李可

新桥初级中学2021-2022学期第四、五周工作安排

9.22-9.30

日期

时间

内容

参加对象

地点

 

 

 

 

备注

9.22

()

下午第四节课

全体教职工会议

全体教职工

阶梯教师(2)

校长室



下午第四节课

全体班主任会议

全体班主任

阶梯教师(2)

校长室



下午第四节课

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级部主任会议

全体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级部主任

阶梯教师(2)

校长室



9.23

()

下午待定

2021年新进教师

会议

2021年新进

教师

206会议室

校长室



下午第节课

谢哲培开设区级

公开课

初中语文优秀培育室成员

9班

教师发展处

语文教研组



下午第四节课

少年农业大营项目组启动仪式

相关教师

206会议室

课程发展处

生物教研组

生物教研组

茶水

9.24

()

全天

秋季社会实践活动



下午4:30后

秋季运动会入场仪式彩排

全体师生

操场

体育教研组



9.26

(周日)

全天

秋季运动会



9.27

(周一)

上午第二节课后

升旗仪式

全体师生

操场

学生发展处

团委



上午第三节课

余晨曦开设公开课

全体化学教师

2班

教师发展处

化学教研组



上午第四节课

陈丽开设公开课

全体化学教师

8班

教师发展处

化学教研组



下午

秋季运动会



9.28

()

上午第二、三节课

区调研



9.29

()

上午第二节课

宋丽华开设公开课

全体体育教师

篮球场

教师发展处

体育教研组



下午第二节课

仲阳开设公开课

全体体育教师

篮球场

教师发展处

体育教研组



其他工作提醒

行政办:10月1日-7日国庆节放假,9月26号(周日)国庆节调休。

 

 

 

 

 

 

 

 

 

 

 

 

 

 

 

 

 

 

 

 

课题             

   秋天的怀念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 概括叙写内容,梳理我的心境变化

2、 揣摩细节描写,体会母亲的形象和我的痛悔

3、 结合菊花,理解作者对生命的认识。

课前准备

PPT


课前,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板块

教师活动的问题串设计

学生活动串设计

目标达成反馈串设计

一、人物介绍导入

1、 史铁生介绍

中国当代文坛有一位非常特殊的作家,21岁,双腿瘫痪,从此与轮椅相伴;他一遍和病魔抗争,一边用笔书写对生命的思考,活出了不一样的生命姿态。他,就是史铁生。他的生存状况也使他的作品有一种独特的气质。

2、 杰出成就奖授奖辞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史铁生的散文《秋天的怀念》

倾听

PPT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概括叙写内容,梳理我的情绪变化

1师朗读,生边听边思考文章题名为《秋天的怀念》为什么说是秋天的怀念呢?梳理文章叙写的故事。

看花被拒——看花未果——一起看花

赏花是主要事件。

北雁、落叶、菊花。我、母亲。这是一个发生在秋天的故事。

2、三次赏花,我的情绪发生怎样的变化?请同学们圈点词句并批注。

3、朗读PPT片段,读出我的情绪变化。

 

思考,讨论,交流

圈点批注

 

朗读揣摩

 

“不!我不去”狠命的锤”“活着有什么劲”激动暴躁   请同学们注意这几句运用的标点:感叹号 绝望地激动地。朗读指导:“狠命地”“捶打”稍重读,体现我的暴怒无常。“不,我不去!”重读,语速快,语调下降。因为我的内心是痛苦绝望的,如同困兽,浑身是刺,又只能胡乱挣扎。

“什么时候”“好吧,就明天”略显平静   句号 情绪缓和

“又是秋天……我懂得了……”冷静淡定  省略号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

 

  三、揣摩细节描写,体会母亲形象和我的痛悔

 

 

1面对如此暴怒的儿子,“他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妈妈是怎样做的呢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

2、请同学们再细读课文,大家注意“母亲扑过来”,扑下去的是什么呢?

扑下去的是儿子要死的念头。

3、 母亲扑过来抓我的手,抓的仅仅是手吗?

抓的还有儿子活下去的信念以及不让儿子死的念头。

4“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忍住的还有什么?小组交流。

脾气、病痛、儿子瘫痪后的痛心

 

肝病:文章中哪些句子体现出母亲的病重?

第二节:可我……

第五节:邻居们……

第六节:邻居的小伙……

文章中只写出是肝疼,其实是肝癌晚期。怎一个疼痛难忍!难道母亲不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吗?

 

坏脾气:文章中哪些句子又可以看出母亲忍住了儿子的换脾气?

“母亲就悄悄地……”

思考:如果去掉“悄悄”有什么不同?任选一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儿子瘫痪后的痛心

儿子忽然瘫痪了,她能不痛心吗?能不痛苦吗?她是如何忍的?母亲提议看菊,文章中是怎么说的?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儿子是如何回答的。“不,我不去!”

她没有对儿子发一点点脾气,儿子第一不去她没放弃,第二次的时候这里用了一个词“央求”,谁再读读这句话,让我们体会到母亲的这颗心!

生读。

5、其实母亲是爱花的人,文章中也有这样写道: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母亲为了照顾我,再无精力侍弄花草了。听到儿子答应,竟然高兴成那样!我们一起来读读!在文章第三小节。

“我的回答……”

 

独立思考 交流

划出 交流

交流感受

朗读

朗读指导:“悄悄地”“偷偷地”“红红的”读得轻一点,慢一点,读出母亲的小心翼翼。“总是”读重音,一次次地劝慰。两个“好好活”更是母亲对儿子的鼓励和期待,读轻一点、慢一点,越来越轻,以体现母亲的隐忍和克制,对儿子深沉的爱。

 

 

 

 

 

四、研读主旨“好好儿活”

 

1可是,母亲的离开是那么突然,临走还牵挂着自己有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母亲的遗言没有说完,浓缩一句话便是“好好儿活”。作者有没有“懂得”“好好儿活”?小组讨论,说说你的理解。

2、作者描写“淡雅 高洁 热烈 深沉”的菊花有什么深意?

3、作品介绍

小说《我遥远的清平湾》小说《务虚笔记》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散文《合欢树》散文集《病隙碎笔》等。

《我与地坛》这篇文章的发表,对当年的文坛来说,即使没有其它的作品,那一年的文坛也是一个丰年。  ——作家韩少功

 

板块小结:作者渐渐明白接受了生命的安排,哪怕生命以痛吻我,我将报之以歌。这就是作者的“好好儿活”。秋天里有母亲的期待,也有我对生命的承诺。这是作者生命积淀后的思考和感悟。

课后作业:推荐阅读

小组讨论

 

思考交流

 

倾听积累

从看花被拒,到看花未果,到又一个秋天和妹妹北海赏花,我的转变可见我的懂得。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作者眼中的秋天不再是北雁、落叶,而是经霜的菊花,高傲坚强的绽放。“黄色 白色 紫红色”缤纷的菊花有着浓艳的色彩。缤纷色彩的背后可见作者的生命态度。可以说,这是作者重生的秋天。

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母亲爱花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教学反思

《秋天的怀念》是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的散文名篇,这是作家用凝重的情感笔触,用深邃的人生思考凝练成的感人文字,真人、真事、真情感。作家回忆了母亲在自己双腿瘫痪后的几件平常小事,一个个平凡的细节中诠释着母爱的真谛,正是这份伟大而无私的母爱,才让儿子在以后的不完满人生里勇敢而坚强地活了下去。我从教材特点、学生年段特点出发进行设计。

在教学中,着力体现以下的设计理念:  

1、凸显语文的学科特点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的根应该深深地扎在语言文字里。为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读文、解字、品词、析句,等等类似的设计都意在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披文入情。这样的设计让课堂处处充满语文因素,让学生充分地获得丰富的语文素养。在这样的语文学习实践中,学生获得了人文情感的熏陶与濡染,实现了作者、编者、教者、学生的“四心”交融。  

2、立足课文的整体,强化各领域的整合,达成识字、阅读、表达等的综合效益。高年段的识字教学应有别于低、中年段。生字“瘫痪、捶”等的教学体现了由字理识字至字理析词再到字理阅读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汉字的音、形、义与具体的语言环境,与鲜活的语言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了学生对字词的整体感悟能力,并为学生进一步潜心会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指导学生练字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要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也就是教师写字的基本功一定要扎实,要严谨,以身示范。这节课我从课题的书写到难字的指导书写,都做到了用心、细心、悉心。我想一个语文教师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持之以恒。  

4、重视学法指导,教方法比教知识更重要。新课程强调,在使用教材时要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材观。我认为阅读课中的每篇课文,都是我们利用它进行学法指导,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培养语感的一个凭借。有了这样的认识,我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各项语文能力的训练。首先我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然后我让学生运用前后联系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再次我还教给学生用抓中心事件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等。 

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前准备再充分,但由于自身素质不高,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时,评价语不够真诚、针对性不强。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导致学生参与面不广。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提高自己专业素养。

 

 

 

 

 

 

 

常州市新桥初级中学教师听课评课情况记录表

学科

语文

 

授课教师

程李可

时间

2021928

课题名称

秋天的怀念

 

评议主持人

陈亚

地点

会议室

 

参与评议人

(签名)

 

 

何亚玉  周小琴  胡文霞  谢哲培 贺莲 於敏佳 刘眉

王静  管梦菲  万丽佳 万超亚   史曌益  蒋雯 周小琴  

程李可 赵书艺 韦霞 牟连琼

 

 

 

 

 

 

 

 

 

 

 

 

 

 

 

 

 

优点:

   一、 注重营造情境,激发情感

老师的整节课中,都注重了创设情境,以情激情,张扬个性。课堂伊始,老师又带领着学生们去了解史铁生的不幸遭遇,重温史铁生的绝望痛苦。这一情境的营造,无疑给学生提供了刺激物,同时也增强了熏陶感染学生情感的铺垫作用。在“研读母爱”环节中,当老师以真挚、真情的语言、语调渲染母亲在儿子绝望之时,去“扑”、去“抓”、去“忍”、去“挡”时,学生的情感激活了,他们读书谈体会,也逐渐激动起来。当交流到“好好儿活……”这句时,教师正确地把握了这四个字在文中的重要性,在作者心中的分量。于是一次又一次创设情境引读这句话,通过对“好好儿活……”后省略号的补白,学生在母亲的心灵世界中读懂了母爱,情感同时也达到了高潮。

 

  二、 注重自读自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老师的这节课上,就采用了自主读书、合作交流,品读重点词句的措施。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个环节:在引导学生品读“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一句时,教师巧妙地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母亲想扑下什么?想抓住什么?想忍住什么?学生通过对母亲动作、语言、神态的推敲品味,从情感上明白了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也领悟了体现人物情感的方法。即是要从细节上去体会。掌握了这样的学习方法,教师又及时的将这种方法迁移到下一段落的学习,在第三自然段的学习中,教师用这样的学习要求:“那么母亲是如何忍得,她对儿子的爱还流淌在哪些细节之中?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在那些最能打动你心灵的细节之处做上记号,细细体会,写上批注。”与其说这是个要求,不如说这是给了学生一把钥匙,打开了自主学习的空间之门。明确学习目标后,学生便据要求圈、点、写、画,在字里行间,在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中走进母亲的情感世界。经过几分钟的自学,学生又迫不及待的向同桌及全班的小伙伴们谈自己的收获,读自己的感受。随着读书的不断深入,同学之间的交流不断加强,从而达到相融相通,学生的主体地位便得到了体现。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初级中学 版权所有
地址: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新桥镇云台山路11号   苏ICP备10201501号-2
电话:0519-81286731